你了解“大力水手征”吗
本报记者 孙阎河
很多年前,有一部非常流行的动画片《大力水手》,片中主人公吃了菠菜后就会力大无穷,尤其是故意刻画的高高隆起的上臂肌肉让小朋友们十分羡慕。但是,在临床上有一种病叫“大力水手征”,也会让人的上臂肌肉高高隆起,如果通过肌骨超声检查,就会发现,这种隆起只是上手臂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的一种病理表现。日前,记者在市人民医院采访时,腹部彩超室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杨文涛提醒,为了预防肌腱急性损伤,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上臂屈曲用力及上举动作时,要避免快速用力、过度用力。
杨文涛介绍,肱二头肌位于人体上臂前侧,整肌呈梭形,之所以叫“二头肌”,是因为它有两个“头”,一个“长头”、一个“短头”,它们“兄弟俩”一起用力时,才能作出屈肘,也就是弯曲胳膊的动作。但是,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肌腹连接处是断裂的好发部位,在强力屈肘或搬运重物或牵拉力超过负荷时,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容易发生断裂。而断裂后,肌腹常向下回缩,在上臂中下部形成外观上与“肌肉男”极为相似的隆起,尤其当屈肘时,这种隆起更为明显,很像动画片中大力水手的形象,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“大力水手征”。
杨文涛进一步介绍,肱二头肌长头腱起自肩关节盂上结节,穿过肱骨结节间沟,是肩关节活动的重要结构,其断裂多发生于以下两类人群:一类是急性外伤。很多年轻患者,如运动员,常常会因抗阻力屈肘或突然暴力牵拉导致肌腱断裂,断裂部位常见于腱腹交界处,临床表现多为突发肩前剧烈疼痛,并可能伴随“肌腱断裂声”,以及屈肘无力、前臂旋后困难和上臂出现所谓的“大力水手畸形”,也就是上臂中下部肌腹回缩隆起。一类是慢性退行性变。40岁以上人群因长期肩部劳损、肩峰撞击或结节间沟摩擦,很容易导致肌腱退变、粘连,最终发生病理性断裂。临床常表现为肩痛逐渐加重,活动受限,并可能因症状隐匿被误诊为肩周炎或占位性病变。
杨文涛表示,在肌骨超声检查中,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会出现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回声连续性中断,结节间沟空虚,空虚区域由液性暗区及低回声增生滑膜和塌陷的腱鞘充填,断端肌腱回缩呈高回声,远端肌腹回缩增厚,类似包块,内部肌纹理紊乱不清。之所以使用肌骨超声检查,是因为肌骨超声除了具有无创、无辐射、无禁忌证、廉价等诸多优势之外,还具有能够对肌肉、肌腱的运动进行实时动态观察的独特优势,可以和CT、MR检查互补,其主要应用于皮肤、筋膜、肌肉、肌腱、韧带、肌骨关节等疾病的诊断,广泛应用于骨伤科、运动医学、康复科等。
杨文涛提醒,预防“大力水手征”的关键在于避免上肢的过度使用和外伤。在日常活动中,应注意保护上肢,避免突然的强力拉扯或重复性的劳损。对于已经出现这一体征的患者,应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,以促进肌腱愈合和功能恢复。
长按识别二维码